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序

Top/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序

《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序

昔者東京既覆,元老録《夢華》之篇;南都云亡,澹心作《板橋》之記。秦淮劇品,潘子託其感吁;秦雲小録,冬有擷其芳郁。雖復語涉狎比,事鄰瑣豔,然而君子取之。豈不以洛陽名園,關天下之盛衰;長干寺塔,紀六代之嬗遞?言近指遠,見微知著。新鶯早燕,亦徵寒暑之遷;卯笛魁簫,並寓滄桑之感。傳之好事,資爲舊聞,溯厥由來,蓋非一例。京師人海,昔號王城。八方之所鳧趨,九流于焉鱗萃。有嬋嫣之子弟,作鼓吹於休明。園隣芥子,客願瞻韓;街近櫻桃,人宜姓鄭。侏儒奉御,同漢代之俳優;都尉新聲,重李家之姊弟。曲廊廻榭,洞號迷香。剪袖殘桃,人愁破老。時則八荒無事,四海清平。貞元朝士,車騎雍容。日下才人,冠裳戾上。朝回花底,玉缸會客之晨;月上柳梢,燈市期人之夜。魏三熟客,簾前之鸚鵡能呼;鄭六生兒,厨下之雄雞失德。錦城絲管,奏一片之承平;樂部班行,亦累朝之作養也。陵谷俄遷,寒温失序。堂前舊燕,戀王氏之衣冠;陌上游驄,誤李娃之門巷。薛僮篳栗,悲聞亡國之音;李老琵琶,不是人間之曲。當年阿監抛檀板於歌塵,往日明僮唱蓮花於風雪。其尤異者,墨池雪嶺,登降由心。蕭艾荃蘅,薰蕕無判。羊非甚瘦,居然博士之呼;鸚卽能言,無解似人之誚。甚乃狂翻脚本,濫使新聲。役失志之文人,述非宫之爨作。關、魏爲之齒冷,孔、洪見而心慙。斯亦俗尚之波靡,人心之谿壑也。

次溪張子,嶺嶠清才,長安殘客。李摹擫笛,偷得新翻;公瑾當筵,屢逢顧誤。覓燕蘭之餘譜,纘日下之舊聞。雲郎侍史,惆悵新婚;紫稼妖姿,偏憐暮齒。拈來紅豆,皆成記事之珠;封入縹籤,不少清都之曲。萃梨園之掌故,成菊部之陽秋。斯雖里巷之風謡,足備開天之遺事已。嗟嗟!大千龍樹,佛説因緣;十萬鶯花,春歸夢影。胭脂坡上,憶貂裘夜走之時;護世城中,想鸞脯仙厨之饌。渭城一曲,舊人惟有何戡;畫壁三章,賭酒倘逢王涣。然則覽斯編也者,其亦等江州客去,鵑唬商婦之舟;華表魂歸,鶴語堯年之雪也歟?

江甯枝巢夏仁虎序於舊都

趙景深

張次溪先生的《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是戲曲史和演劇史上的一個極有價值的貢獻。他博搜广採的勤勉極可驚人!我對于這方面是愚昧無知的。起初只從青木正兒的《中國近世戲曲史》上知道有所謂《燕蘭小譜》、《聽春新詠》、《懷芳記》、《明僮合録》這四種,又從這書上知道掃葉山房本的《清人説薈》二集里有《金台殘淚記》、《長安看花記》、《辛壬癸甲録》、《丁年玉筍志》、《夢華瑣簿》這五種,我便把這五種買了來,并以未得一讀其他四種爲憾。后來看到卄三年《劇學》月刊三卷八期上的介紹,方知張次溪先生的大工程已將出而問世,其中不僅把我所想看的四種完全收入,并且除了這九種外,又增加了十九種珍本秘籍。當時我已經驚服他的努力。誰知隔了四個月,就又在《劇學》月刊十二期上看到一個消息,説起他這部書又增加了八種新的名貴作品。于是我又把張先生這部書買了來,以供研究從崑曲到皮黄的變遷之用。看到他的自序中云:『余少時隨宦燕京,平時喜向冷攤搜覓。凡遇此類書籍發現,雖索多金,亦不可少靳。』方知他能成此艱鉅,實非朝夕之功,而是從少時就開始搜集,一直搜集到現在,方才有這個成績的。但成書以後,我們雖已經佩服得極,他却仍以爲未竟其業,依舊繼續搜求,于是又有這部《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的輯集。去年他還只收集到六種,最近却又增加了好幾種,將來成書以后,恐怕還有增益呢。我真高興,他供給了這許多戲曲史料,給治此道者以極大的方便!

我個人在這方面的研究幾乎還没有開始,但我的論文《品花寶鑑考證》已經採用了這部書中不少的材料。并且正編中的《菊部羣英》同治十年和《菊台集秀録》光緒十二年,以及《新刊菊台集秀録》這三部書中的劇目引起了我很大的興味。《菊部羣英》使我們知道同治年間花部與雅部仍是雜揉的。花旦戲多過青衣戲,旦戲還不曾走到嚴肅的路上去,仍只是些遊戲的調情小劇,像《扛子》、《賣餑餑》、《入府》、《麵缸》、《摇會》、《上墳》、《拾鐲記》、《湖船》、《花鼓》、《關王廟》、《打櫻桃》等,幾乎每一個花旦都會唱,其中如《上墳》、《麵缸》、《連厢》卽《花鼓》等在《綴白裘》第十一集中是統稱爲梆子腔的,而兼唱崑腔、亂彈與皮黄的人也很多,如鳳玲、金保之類。但在后二種中,崑腔的劇目就極少極少了。由這三部書的劇目的忠實保證,使我相信崑腔在同治年間仍有一部份勢力,到了光緒年間,崑腔便被皮黄戲幾乎完全取而代之了。此次續集中張次溪先生自己的《燕歸來簃隨筆》提到九皇堂的習俗和信仰,也使我感到興趣。我想同嗜此道者,一定也能因這部書而省去了許多的時間和經濟上的浪費,得到許多的益處。

張先生雖是廣東人,因爲少歲隨宦之故,北平便成了他的第二故鄉,北平給他『極親愛之印象』《自序》,所以他除了這部偉著外,還有《天橋志》、《北平歲時志》、《帝京歲時紀勝》等書的編纂,以及廟宇碑志等的記載。他真可以説是北平風俗、人情、藝術、習尚的研究專家了。我爲本書寫序,深感榮幸。用誌數語,以誌欽仰。

《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自序

有清戲曲,遠邁前朝。康乾之間,京師尤盛。地方史乘之書,如朱彜尊之《日下舊聞》及官修之《順天府志》,既俱未道及隻字。吴長元《宸垣識略》亦僅涉查樓卽止,及著《燕蘭小譜》,乃稍稍紀述伶工豔事。而真名不署,亦若多所忌諱者。蓋自視前書可傳,以此爲小道也。余雅喜釆風,且欲補舊聞之不逮,凡以謂風俗之隆污,影響社會之進展至大,非僅備考古之資已耳。十年來,所得奇書,皆絶少流布之本。梨園史料爲更夥,嘗發奮思成《北平戲曲志》一書,牽於人事,至今未果。念並世學人,或亦有同好者,爰本學術爲公之旨,遂於民國二十三年冬,卽累年所藏三十八種,檢齊彙印成書,名曰《清代燕都梨園史料》,以供治此途者之參考。自問曾無可詡,而人遂謬以專家目我,于是余心滋愧已。比歲又承倫丈哲如以《衆香國》《燕臺集豔》見借,楊師雲史更餉以早年所作之《檀青引》一篇,而潘君光旦所藏《燕臺花史》、林君紹博所藏《聞歌述憶》,亦並於近時次第相貽。此皆絶不經見之品,而屈計三年以來,於冷攤見得者又若干種。幸鱗爪之賁凑,乃首尾以畢臻。既得全形在握,而此《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遂告成矣。刊始於二十五年之冬,而全帙之成,則當在二十六年之首,正燕都奠基第一千年之紀念日也。因緣巧合,千載一時,是可以無記耶?用誌數言,弁諸卷首。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元旦東莞張次溪識於北平宣武門外爛縵胡同東莞會館之拜袁堂

題燕京梨園續史

瑶京法曲盛咸同,南部新聲入九重。一代伶官能數典,至今吴楚有家風。

觀樂聲容紀管絃,承平掌故識當年。錦衣玉貌多遺事,此是梨園野獲編。

云史

題詞

舊聞日下雜悲歡,人海滄桑冷眼看。且話梨園感興廢,含毫忍淚記伶官。

樺燭金樽敞綺筵,紅氍毹上感華年。歧王崔九人何處,腸斷江南二月天。

少年豪氣儘縱横,困守書城愴客情。那有風懷到絲竹,要從離亂想昇平。

藏齋居士趙元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