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曲麈談/第二章製曲

Top/顧曲麈談/第二章製曲

第二章製曲

製曲者。文人自塡詞曲。以陶寫性情也。音律之道。前章已論之詳矣。茲分作劇法、作淸曲法、二種爲學者之先導焉。

第一節論作劇法

傳奇之名。雖昉於金源。顧宋趙德麟會眞記連廂詞。以七言韻語。加入微之原文。而按節彈唱。則已啟傳奇串演之法。惟其名乃成於金耳。自是以後。有院本。有雜劇。有爨弄。名稱滋多。皆見陶宗儀輟耕錄。明人南曲盛行。所作院本。有多至數十折者。於是以篇幅長者爲傳奇。以短者爲雜劇。或又以南詞爲傳奇。北曲爲雜劇。相沿至今。其名未改。雖違本意。顧亦可從也。余今所論。爲總言作劇之理。故不分傳奇雜劇南詞北曲之名。大抵劇之妙處。在一眞字。眞也者。切實不浮。感人心脾之謂也。風俗之靡。日甚一日。究其所以日甚之故。皆由於人心之喜新尙異。劇之作用。本在規正風俗。顧莊論道德。取語錄格言之糟粕。以求補救社會。此固勢有所不能也。就人心之所向。而爲之無形之規導。則不妨就末流之習。漸返於正始之音。故新異但祈不詭於法而已。新之有道。異之有方。總期不失情理之眞。俾觀者知所懲勸。而無敢於爲惡。斯亦可矣。以索隱行怪之俗。而責其全反中庸。此必不可得之數也。不若以有道之新。易無道之新。以有方之異。易無方之異。則庶幾人皆樂於從事。而案頭場上。交相爲美。此眞之說也。其次須有風趣。近日人情。喜讀閒書。畏聽莊論。太史公謂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此言於傳奇中最合。宋人說部中載錢惟演、楊億。好爲玉溪體詩。創爲西昆體。一時臺館諸公。悉爲效法。翕然成風。時有一伶人。飾李玉溪上場。衣服破碎。形容憔悴。曰、我被館閣諸公。撏摭殆盡矣。滿座哄然。又史彌遠用事時。奔競日甚。歲時讌集。伶人有飾顏淵者。搔首躊躇曰。夫子之道。可謂仰之彌高。鑽之彌遠。一人問曰。鑽之彌堅。何云彌遠。答曰。現在那個不鑽彌遠。衆爲斂容。諸如此類。最爲有裨風敎。設置身當日。亦未有不掩口胡盧者。此即談言微中也。若掇拾巿井謔語。或穢褻不文。則又一無足取。蓋風趣雖不可少。而懲勸要有所歸。設遇未便明言之處。正不妨假草木昆蟲之微。以寓扶偏救弊之旨。所謂正吿之不足。旁引曲喩之則有餘也。此風趣之說也。曰眞。曰趣。作劇者不可不知。眞所以補風化。趣所以動觀聽。而其唯一之宗旨。則尤在於美之一字。此其大槪也。至其緊要。則條論之。

(一)結構宜謹嚴 塡詞之道。如行文然。必須規矩局度。整齊不紊。則一部大文。始終潔淨。讀之者雖覺山重水複。而岡巒起伏。自有顧紆徐之致。數十齣中。一齣不能删。一齣不可加。關目雖多。線索自晰。斯爲美也。故塡詞者。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韻抽毫之始。須將全部綱領。布置妥帖。何處可加饒折。何處可設節目。角色分配。如何可以勻稱。排場冷。如何可以調劑。通盤籌算。總以脈絡分明。事實離奇爲要。譬如造物之賦形。當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爲制定全形。使點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勢。倘先無成局。而由頂及踵。逐段滋生。則人之一身。當有無數斷續之痕。而血氣爲之中阻矣。工師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間架未立。先籌何處建廳。何方開戶。棟須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揮斤運斧。倘使造成一架。而後再籌一架。則便於前者。或不便於後。勢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毀。猶之築舍道旁。兼數宅之資料。不足供一廳一堂之用也。是故作傳奇者。不可急急拈毫。袖手於始。方可振筆疾書於後。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題不佳。而能出其錦心。揚爲繡口者也。嘗讀近人傳奇。惜其慘澹經營。用心良苦。而終不能被管絃副優孟者。非審音協律之難。而結構全部規模之未盡善耳。今就鄙見所及者。略述如下。

(甲)戒諷刺 傳奇之作。用之代木鐸。因世間愚夫愚婦。識字知書者少。勸之爲善。誡之爲惡。其道無由。乃設此種文字。借優人說法。與大衆齊聽。意謂善者如此。惡者如彼。而文人才士。亦各出其心思才力。以成此錦繡之文。是藥人壽世之方。救苦彌災之具也。自世之刻薄者流。以此意倒行逆施。借此文爲報讎洩恨之具。心所喜者。施以生旦之名。心所惡者。變以淨丑之面。且舉千百年未聞之醜形怪狀。加於一人之身。使梨園習而傳之。幾爲定案。雖有孝子慈孫。不能改也。噫豈千古文章。止爲誣人而設。一生誦讀。徒備行兇造孽之需乎。余聞故老言。明王九思附劉瑾。得調吏部文選司。瑾敗。勒令致仕。後復永錮終身。時李東陽柄國。不爲之緩頰。九思遂深恨東陽。盛年屛棄。無所發怒。作杜子美沽酒游春雜劇。力詆西涯。流轉騰湧。一時關隴之士。翕然和之。嘉靖初、有議起九思者。或言於朝曰。游春一劇。李林甫爲西涯相國。楊國忠得非石齋。賈婆婆得非南塢耶。吏部聞之。縮舌而止。可見以文字誣衊人者。不能害人。行且自害耳。又康對山。弘治中狀元也。當正德初。李夢陽忤劉瑾。繫詔獄。夢陽求救於對山。對山曰。吾何惜一官。不救李死乎。乃往謁瑾。爲之排解。李遂得。瑾敗。康落職。夢陽不一援手。對山恨焉。乃作東郭先生誤救中山狼雜劇。而馬中錫又爲中山狼立傳。於是天下無不知夢陽之負對山也。夫康救李於危急之中。李曾不一思圖報。其曲固在李不在康。而康必欲借中山狼以比夢陽。非特文人輕薄。抑且無容人之度。悻悻然見於其面。亦何爲哉。在夢陽以怨報德。殊失君子之行。而對山播之詞場。使後人交相指摘。目爲小丈夫之所作爲。則亦何快此一時之憤也。傳奇一事。最易賈怨。卽使無所寄託。猶或爲之憑空臆造。況眞有所指乎。他不具論。卽如琵琶記。牡丹亭。固千古之妙文也。或謂琵琶記一書。爲譏王四而設。因其不孝於親。故加以入贅豪門。致親餓死之事。何以知之。因琵琶二字。合計王字。共有四個。則其寓意可知也。噫、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凡作傳世之文。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而後鬼神效靈。予以生花之筆。成此倒峽之詞。使人人贊美。百世流芬。傳非文字之傳。一念之正氣使傳也。五經史漢。與天地山河。同此不朽。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者。廁於其間乎。但觀琵琶得傳至今。則高明之爲人。必有善行可取。是以天壽其名。使不與身俱沒。豈殘忍刻薄之徒哉。卽使當日與王四有隙。故以不孝加之。然則彼與蔡邕。未必有隙。何以有隙之人。止暗寓其姓。不明叱其名。而以未必有隙之人。反蒙李代桃僵之實乎。此顯而易見之事。從無一人辨之。創爲此說者。其不學無術可知矣。又牡丹亭一書。人又謂湯若士譏刺曇陽子而作。楊恩壽詞餘叢話云。若士應春官試。忤陳眉公。遂以媒孽下第。時太倉王相國爲總裁。相國本若士座師。亦素厚眉公者。若士遂恨相國入骨。適曇陽坐化後。嶺南又有一曇陽出現。與一士人爲眷屬。風聞遠邇。若士遂作牡丹亭以洩恨。故記中有還魂之舉。而蔣心餘作臨川夢曲。亦信此說。且云。畢竟是桃李春風舊門牆。怎好把帷薄私情向筆下揚。他平生罪孽這詞章。於是若士此曲。乃爲端人正士所不取。豈知皆子虛烏有乎。朱竹垞靜志居詩話云。世或傳牡丹亭刺曇陽子而作。然太倉相君實先令家樂演之。且曰。吾老年人。近頗爲此曲惆悵。假令人言可信。相君雖盛德有容。必不反演之於家也。卽玉茗集中。寄張元長弔俞二姑二絕句。其序中亦記太倉相君之語。與靜志居詩話適合。可知此說。實是不確。而後人反言之鑿鑿。不惟可笑。抑且有乖典則矣。是故作傳奇者。切要滌去此種肺腑。務存忠厚之心。勿爲殘毒之事。則令德令聞。始足與元明諸家並壽矣。

(乙)立主腦 傳奇主腦。總在生旦。一切他色。止爲此一生一旦之供給。一部劇中。有無數人名。究竟都是陪客。原其初心。止爲一人而設。即其一人之身。自始至終。又有無限情由。無窮關目。究竟都是衍文。原其初心。又止爲一事而設。此一人一事。卽所謂傳奇之主腦也。然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確有可傳。則不愧傳奇之目。而其人其事。與作者姓名。皆堪千古矣。如實甫西廂記。止爲張君瑞一人而設。而張君瑞一人。又止爲白馬解圍一事。其餘枝節。皆從此事而生。夫人許婚。張生望配。紅娘勇於作合。鶯鶯敢於失身。皆由於此。是則白馬解圍四字。卽作西廂之主腦也。如紅梨記。止爲趙伯疇一人而設。而趙伯疇一人。又止爲錦囊寄情一事。其餘關目。皆從此一事而生。王輔之拘禁素秋。錢八之巧於作合。花婆之計賺紅梨。素秋之守盟不渝。皆由於此。是則錦囊寄情四字郞作紅梨之主腦也。惟文人好事。往往標新立異。離奇變幻。無所不至。然其線索淸澈。脈絡分明。雖機趣橫生。而事實始終整潔。試觀桃花扇。全部記明季時事。頭緒雖多。而繫年記月。通本無一折可删。且所紀皆是實錄。尤可作南都信史觀。所謂六轡在手。一塵不驚也。余嘗謂桃花扇爲曲中異軍。亡友黃摩西。以爲至言。後人作劇。但知爲一人而作。不知爲一事而作。又不知敷設許多他事。卽爲此一事而作。於是假託神怪。或糅雜鬼魅。若雙珠之投淵遇神。獅吼之徧游地獄。六尺氍毹。人鬼參半。皆由好奇之心太過。山窮水盡不得不設一幻境。以便生旦當場圑圓。實則線索未淸。補救不來而已。余謂與其作傳奇。而捉襟露肘。毋寧作雜劇。而點筆成金。若徐天池之四聲猿。楊笠湖之吟風閣。何嘗不膾炙人口。必欲勉成四十齣。東塗西抹。如不繫之舟。無梁之屋。亦甚無謂也。

(丙)脫窠臼 傳奇者。以奇事可傳也。事若不奇勢必不傳。何必浪費筆墨哉。韓文云。惟陳言之務去。又云。惟古於文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作文如是。塡詞亦然。余嘗讀明人諸曲。往往以婢女代嫁。亦屬厭套。又生必貧困。旦必賢淑。先訂朱陳。而女家或毀盟。或賴婚。富其時必有一富豪公子。見色垂涎。設計以圖殺生者。女父母轉許公子。而生卒得他人之救。應試及第。奉旨完姻。置公子於法。然後當場團圓。十部傳奇。幾有五六種如此者嘻亦難矣。夫盜襲古人舊作。而自詡新著。可羞孰甚。天下新奇之事。日出不窮。今古風俗之異宜。不知凡幾。從此着想。儘有妙文。何必彙集各劇。東割一段。西竊一段。成此千補百衲之敝衣乎。且吾所謂脫窠臼者。蓋欲一新詞場之耳目也。卽論舊劇。元明以來。從無死後還魂之事。玉簫女兩世姻緣。亦是投胎換身。自湯若士杜麗娘還魂後。頓使排場一新。且於冥間游魂冥誓一節。又添出許多妙文。是還魂一節若士所獨創也。又如桃花扇。不令生旦團圓。趁中元建醮之際。令生旦各修正果。幷云。「家國何在。君父何在。偏是兒女之情。不能割斷。」眞足令人猛然警覺。而於作者塡詞之旨。尤爲脗合。又開場副末。不用舊日排場。末後餘韻一折。更覺蒼涼悲壯。試問今古傳奇。從來有此場面乎。是特破生旦團圓之成格。東塘所獨創也。(孔東塘友人顧彩。曾改桃花扇脩眞入道諸折。使朝宗、香君。成爲眷屬。東塘嘗貽書道謝。自余觀之。黑漆斷紋琴而已。何足道哉。)是故窠臼云者。非特竊取排場也。即通本無一獨創之格。亦是窠臼。塡詞一道。文人下筆。欲詞采富麗。恢恢乎游刃有餘。而欲排場嶄新。則難之又難。蓋此皆優伶之事。不甚措意。而所失卽在於此。不可不審愼出之也。余謂欲脫窠臼。有一至簡至便之法。今日劇場布景。日新月異。凡目不經見之事物。不妨設幻景以現之。但取歷史中事實。其有可驚可愕可感可泣者。譜成詞曲。而復襯以布景。俾閱者如置身其間。忽爾掩泣悲啼。忽爾歡容笑口。以今時之砌抹。(劇中所用諸物統名砌抹)演舊日之聲容。有不令人慷激昻。頓足起舞者。吾未之信也。

(丁)密針線 傳奇全本。統計不下數十折。此數十折中。關目孔多。事實頗煩。而於起伏照應之處。須如草蛇灰線。令人無罅隙之可尋。無縫天衣。不着一針線痕迹。方是妙文。昔人謂作劇如作衣。其初則以完全者翦碎。其後則以翦碎者使之合成。此眞至理名言也。卽如西廂。不先將鄭恆安置妥帖。至憤爭昏姻。觸階而死。殊於情理不合。琵琶記尤甚。子中狀頭。三載而家人不知。身贅相府。享盡繁華。不能自遣一僕。而附家書於路人。陳留至洛陽。僅有數百里。而輒云萬里家山。此尤背謬之至者也。古人尙有此失。今人可勿留意。是以作傳奇者。須將全部關目。通身布置周到。其起伏照應。一如作一篇文字然。骨肉停勻。情理周到。而後施以詞藻。則華實交茂矣。

(戊)減頭緒 頭緒繁多。曲之大病也。試思觀劇者。於一日半日之間。而欲明此劇中情節。全在一線到底。無旁見側出之情。則孰主孰賓。一覽而知矣。若喜設關目。多添角色。則通部前後。或有照應不及之處。而線索紊矣。線索旣紊。將使觀場者茫然不知其事之始末。且劇中止有生旦淨丑諸角目。苟關目一多。則人數亦不能少。而場上脚色止此數人。上場下場。又易與主任脚色。(卽一劇中之主人翁。)相混。而通本反覺模糊不淸矣。舊劇中如屠赤水之曇花記。木西來固爲主任脚色。而貪襲仙佛話頭。曲情多而事情少。遂至頭緒不明。故當時有點鬼簿之誚。又如吳石渠四種。以綠牡丹爲簡明。通本關目。止在綠牡丹一枝。沈老之衡文。瑤草之捉刀。二才媛之憐才。皆另有一種緊湊縝密之致。而尤能別開一生面。試問隔簾試壻。古今有是事否。此因頭緒不繁。故能步步引人入勝也。餘若情郵一記。已稍稍煩瑣。至於療妬羹。(譜馮小靑事)貪用小靑本傳。遂至不能擇別。雖齣齣皆佳。顧止可作散套觀。非所論於傳奇矣。他劇犯此者至多。不勝條舉。學者宜避此病。方爲上乘。

(己)均勞逸 傳奇中脚色。總言之曰生旦淨丑。自明中葉。海鹽派盛行。繼之以崑腔。而脚色遂繁。生有老生、官生、巾生、二生、之名。旦有老旦、正旦、搽旦、小旦、貼旦、之名。淨有大小中之區別。惟丑則一耳。統計有十三門。今世人謂十門脚色。舉其成數言之也。未有崑腔以前。每本傳奇。所用脚色。大率以一人終始之。自開場至結尾。無論多至數十折。總以一色任之。從無有數人分任其勞者也。崑劇旣盛。角目之分析亦細。而每一部中。所蓄伶人。各色均不下七八人。故凡演一劇。先將劇中所定角目。逐折細檢。同一生脚也。第幾折宜用官生。第幾折宜用巾生。同一旦脚也。某幾折宜用正旦。某幾折宜用小旦。各視曲中文字與事蹟之何若。而後定爲某脚某脚也。是則崑劇中之角目。已較弋陽腔稍逸矣。惟崑曲悠揚綿邈。每終一曲。其難比他曲不啻數倍。故角目雖分析至細。而其所負之責。曾不少輕焉。是以塡詞者。當知優伶之勞逸。如上一折以生爲主脚。則下一折再不可用生脚矣。上一折以旦爲主脚。則下一折亦不可用旦脚矣。他脚色亦然。此其故有二也。一則優伶更番執役。不致十分過勞。二則衣飾裙。更換頗費時間。設使前後二折。同是一脚色任之。衣飾服御。無一更換。猶可勉强而行。倘若必須更換。則萬萬來不及者。前折之下場。與後折之上場。爲時不過三五分。以極短促之時間。而更換此最難穿戴之服飾。雖十手猶不能爲也。文人塡詞。能歌者已少。能知此理者。非曾經串演不能。故尤少也。往讀名家傳奇。此失獨多。湯若士之紫記。徐楡村之鏡光緣。更多是病。此所以不能通常開演也。

(庚)酌事實 傳奇家門副末開場。必云演那朝故事。那本傳奇。明人院本。無不如是也。其云故事。必係取古人事實而譜之。非憑空結撰可知矣。顧文人好奇。多喜作狡獪伎倆。於是有臆造一事。怪幻百出。以恣肆其文字者。蓋古人往事。未便改易。塡詞者須以文就事。不可自行增損。不如臆造之可以舉動自由也。惟有一言。須當注意者。用故事則不可一事蹈虛。用臆造則一事不可徵實。此則詞家當奉爲科律也。所謂不可一事蹈虛者。蓋旣用前人故事。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矣。則凡時代朋舊輿地水火盜賊刀兵衣服。及關涉其人一切諸事。皆當鑿鑿可據塙塙可徵。雖在科諢之間。亦不可杜撰一語。此卽實則實到底之謂也。所謂不可一事徵實者。蓋全本旣純是臆說。是其人其事。已在子虛烏有之列。卽使塙考時地。終難取信於人。不若鼓我筆機。使通本可泣可歌。足以爲社會之警鐘。觀場者亦眉飛色舞。不自知心之何以若此之爲愈也。此卽虛則虛到底之謂也。虛實二義。塡詞者於未下筆時。必先認定。切莫自亂其例。古今傳奇。用故事之最勝者。莫如桃花扇。用臆說之最勝者。莫如牡丹亭。桃花扇所用事實。俱見明季人野史。卷首有考據數十條。東塘已自計明晰矣。抑知記中所有纖小科諢。亦皆有所本乎。香君諢名香扇墜。見板橋雜記。王鐸楷書燕子箋。今藏無錫某宦家。卽如阮大鋮之路斃仙霞嶺。藍田叔之寄居媚香樓。亦見冥報錄。南都雜事記。蓋幾幾乎無語不徵實矣。牡丹亭之杜麗娘。以一夢感情。生死不渝。亦已動人情致。而又寫道院幽構之悽豔。野店合昏之潦草。無一不出乎人情之外。卻無一不合乎人情之中。惟虜諜之立馬吳山。李全之鬧兵淮潁。則是確有其事。但此爲本書之輔佐。故不能指爲全書之瑕疵也。二書一實一虛。各極其妙。余每讀其文。輒有季札觀止之歎。此亦天下之公論也。明人院本。頗喜采唐人小說。如梅鼎祚之章臺柳、(譜章臺柳本事)崑崙奴。(譜紅綃事)陸天池之明珠記。(譜劉無雙事)梅孝己之酒家傭。(譜李固之子李燮事)張鳳翼之紅拂記。(譜虬髯客事)皆取唐人本傳而點綴之。證塙語妙。後之作者。不能及也。顧亦有至不堪者。若顧大典之靑衫記。(譜白太傅琵琶行事)若汪廷訥之獅吼記。(譜方山子陳季常事)至令人不堪言狀矣。靑衫以白樂天素眷此伎。中經喪亂。伎遂委身江西茶客。樂天送客潯陽。乃遇此伎。卒復與樂天團圓云云。通本荒唐。都是夢話。雖承馬東籬靑衫淚之謬。然亦不應舛誤至此。大典爲吳江人。博雅工詩。家有諧賞園。極亭臺之勝。何以作院本。乃庸妄如是。斯眞不可知矣。獅吼記以東坡方山子傳爲主。其中摹寫懼內情形。至堪噴飯。且强拉東坡贈妾於季常。柳氏閫威。無所發洩。憤怒成病。病中遍遊地獄。知一生妬嫉。死後必受冥罰。遂幡然改悔。卒爲賢婦。總其旨歸。只應方山子傳中。有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一語。及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二句。遂演出無數醜腔惡態。不知東坡詩文。所以有此二語。不過極言妻子偕隱之樂。非陳季常之眞個懼內也。汪先生不加深考。貿然譜之。乃至鬼魅雜出。十尺紅氍毹上。幾成羅刹世界。此何爲者也。是以詞家所譜事實。宜合於情理之中。最妙以前人說部中可感可泣。有關風化之事。揆情度理。而飾之以文藻。則感動人心。改易社會。其功可券也。且以愚意論之。用故事較臆造爲易。何也。故事已有古人成作在前。其篇幅結構。不必自我用心。但就原文編次。自無前後不接頭脚不稱之病。至若自造一事。必須先將事實。布置妥貼。其有挂漏之處。尤宜隨時補湊。以較用故事編次者。其勞逸爲何如。事半功倍。文人亦何樂而不爲哉。余觀名人說部中。儘有慷激昻。爲前此詞家所未及者。世之錦繡才子。何不起而爲之。

(二)詞采宜超妙 塡詞一道。本是詞章家事。詞采一層。無不優爲之。顧亦有所難言者。詞之與詩。其所用典雅之語。尙有可以通用之處。試閱五季兩宋之詞。雖有工拙之殊。一言以蔽之曰。雅而已矣。曲則不然。有雅有俗。雅非若詩餘之雅也。書卷典故。無一不可運用。而無一可以堆垜。即如淸眞詞。瑞龍吟之斷腸院落一簾風絮。鎖窗寒之風燈零亂少年覊旅。此絕妙好辭也。試入之曲中。則反嫌不稱矣。以曲中所長。在乎超脫。正不必以情韻含蓄勝人也。至於俗則非一味俚俗已也。俗中尤須帶雅。蓋淨丑口吻。最難摹寫。非若生旦之可以文言見長。身不讀書。何必以才語相向乎。惟出語十分粗鄙。又不登大雅之堂。若西廂中之遊殿鬧齋。若紅梨之皂隸請宴。但顧座客之哄堂。不顧雅人之唾棄。則又不然也。昔人論詩餘之道。上不類詩。下不類曲。然則曲與詞。固截然不同者矣。今人不知詞曲之分。專以風雲月露之語。點綴成套。自謂絕世佳文。直是南轅北轍。起手走錯了路頭。後來越弄越壞。終身不知歸宿。比比然也。猶記少時。歌水滸記活捉。友人云。此等妙曲。須如君之妙音歌之。當時但顧按拍。未暇細讀其文。由今觀之。實搬運類書而已。何妙之有。水滸爲吳門許自昌撰。不知何以貪用死書若此。其首曲云。「馬嵬埋玉。珠樓墮粉。玉鏡鸞空塵影。莫愁斂恨。枉稱南國佳人。便做毉經獺髓。絃續鸞膠。怎濟得鄂被爐香冷。可憐那章臺人去也。一片塵。銅雀淒涼起暮雲。聽碧落。簫聲隱。色絲誰續懕懕命。花不醉。下泉人。」此曲祇花不醉下泉人一語。卻是妙文。餘則以堆垜爲能事。深無足取。一句一典實。辭意先晦澀矣。試問馬嵬坡綠珠樓莫愁湖。以及獺髓鸞膠。鄂君被。章臺柳等故事。閻婆惜以不甚識字之女子。能知之否。且其中所押之韻。眞文庚亭。模糊一片。而猶有目爲妙文者。吾所大惑不解也。然猶有可諉者。曲係旦口。不妨用文言也。乃若張文遠。以一衙門書吏。且又飾以副淨。而其所塡之曲。則又全是書卷。曲云。「莫不是向坐懷柳下潛身。莫不過是南子戶外停輪。莫不是攜紅拂越府奔。莫不是仙從少室。訪孝廉封陟飛塵。」夫坐懷不亂。是柳下惠事。戶外停輪。是蘧伯玉事。紅拂是李衞公事。封陟遇仙。是上元夫人事。張文遠果知之否乎。且以副淨脚色。而歌此典麗華贍之曲。合乎否乎。此眞無可解責矣。余非好與古人爲難也。旣爲詞人立一準的。自常舉一正宗。雅則宜淺顯俗則宜藴藉。此曲家之必要者也。一部傳奇。短者十數折。長者數十折。每折必須數曲。若如許先生之語語用典。亦太費力矣。此塡詞貴淺顯之說也。傳奇爲警世之文。固宜彰善癉惡。俾社會上有所裨益。顧注全力於勸善果報。則又未有頭巾腐氣。傳奇而有腐氣。尙何文字之足論。欲腐氣。全在機趣二字。機者傳奇之精神。趣者傳奇之風致。少此二物。則如泥人土馬。有生形而無生氣。作者逐齣湊成。觀者逐段記憶。此病犯者孔多。由於下筆之先。未將全部情跡布置。而復貪作曲文故也。局機不整。通本減色矣。至於趣之一事。最難形容。無論花前月下密約幽歡之曲。不可帶道學氣。卽如談忠說孝。或摹寫節烈之事。所作曲白。亦不可走入呆板一路。要使其人鬚眉如生。而又風趣悠然。方是出色當行之作。桃花扇沈江一折。譜史可法死節事。何等可慘。而其曲云。撇下俺斷蓬船。丢下俺無家犬。又云。看空江雪浪拍天。流不盡湘纍怨。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換主。無可留戀。又尾云。山雲變。江岸遷。一霎時忠魂不見。寒食何人知墓田。讀之令人慷泣下。無一憔悴可憐之語。如見閣部從容就死之狀。末云寒食墓田。則又淒涼欲絕。感人心脾。無他。機趣流利也。若通首作名敎中語。則反成一種不規則之格言。安能激動觀場者之心乎。故塡詞者。須有跌宕風流之致。雖存扶持名敎之旨。切不可爲迂腐可鄙之詞。元陳剛中論人品云。抑聖爲狂。寓哭於笑。作傳奇者。亦須如是。此塡詞重機趣之說也。且一本傳奇。至少須有七八人。說何人宜肖何人。議某事宜切某事。賦風不宜說月。賞花不宜賦草。使所塡詞曲賓白。確爲此人此事。爲他人他事所不能移動。方爲切實妙文。詩古文辭。總宜貼切。塡詞何獨不然。各人有各人之情景。就本人身上。揮發出來。悲歡有主。啼笑有根。張三之冠。李四萬萬戴不上去。此卽貼切之謂也。同場大曲。如念奴嬌序、梁州新郞、之類。一部中儘有一二公共語。若合婚慶賞諸作。可不具論。其他雖一小引。或一過脈小曲。亦不可草草塡去。試看牡丹亭老駝口中語。便可知矣。老駝在牡丹亭中。是一不甚重要之人。而記中凡涉老駝諸曲。如決謁索元問路等曲。竟無一字輕率者。可見作曲須切題也。決謁曲云。俺橐駝風味。種園家世。雖不能展脚伸腰。也和你鞠躬盡瘁。句句是駝背口吻。能移置他人口中否。又如蔣心餘九種曲。空谷香與香祖樓。所紀事實。大致相同。若蘭與夢蘭。同一薄命女子也。兩家夫人。同一賢德淑媛也。孫虎李蚓。同一繼父也。紅絲高架。同一忠僕也。使各作一小傳。尙難分別兩樣筆墨。況在傳奇洋洋灑灑成數十折文章哉。乃能各爲寫生。面目又各自不同。若蘭之語。移不得夢蘭口中。夢蘭之意。又移不得若蘭心裏。各有苦處。各有難處。此等妙曲。可追步臨川。豈獨俯視百子。此無他。就各人情景。爲之設身處地着想。故能親切不浮如是也。此塡詞重貼切之說也。曰淺顯。曰機趣。曰貼切。詞家所首重者。而要其指歸。則在於入情入理而已。情發一人之思。理窮萬事之變。人倫日用之間。至多可記者在。正不必索諸聞見之外。以荒唐文其淺陋也。惟尙有一事。詞采上更當注意者。拗句是也。何謂拗句。卽曲中偶有一二語。讀之平仄拗戾。棘棘不能上口者。凡遇此等句。塡詞時尤宜用意。余前曾言集賢賓之第一句。須平平去上平去平。長拍之第六句。須四個上聲字。諸如此類正多。南曲譜中。皆注釋詳明。易檢其法。不過作曲時。若做此等拗句。更宜加倍烹鍊。而復出之以自然。余於辛亥年題西泠悲秋圖。有下山虎一曲。(見前第一卷)愈難愈要做得好。卽用此烹鍊自然法耳。或曰、旣須烹鍊。又云自然。二事不相類。何能倂用爲一法乎。曰、君嘗讀四夢乎。紫記通本。皆用此法也。第一折之椒花媚早春。屠蘇偏讓少年人。和東風吹綻了袍花襯。又云眉黃喜入春多分。酒冷香銷少個人。字字烹鍊。字字自然也。蓋烹鍊者筆意。自然者筆機。意機交美。斯爲妙句。若只顧烹鍊。乃至語意晦塞。是違塡詞貴淺顯之道矣。又安足取哉。

(三)賓白宜優美 自來塡詞。止重曲詞。置賓白於不問。往往隨筆雜湊成文。不能引起人優美之觀念者。以爲旣云賓白。明言白文處於賓位。可以稍省心力也。且元人雜劇中。以賓白敍事。以詞曲寫情。故每折之首。先將一折中人。出場齊備。說明事跡何若。而後作大套長曲。是賓白僅供點淸眉目之用。似乎不必求工也。噫、爲此說者。眞可謂誤盡天下才人也。亦思元雜劇之演法與今時傳奇演法大異乎。歌者自歌。白者自白。一人居中司歌。其餘賓白諸人。環侍左右。先令司賓白者出場。兩旁分立。待此一折中人齊集以後。然後正末登場。引?而歌。衆人或和歌。或介白。其有邦老孛兒。(邦老卽南詞中之副淨。孛兒卽南詞中之大淨。)與正末爲難事者。方出位演串。而旁侍者依然也。非若今日演戲之狀也。(毛大可論之至詳。)是故賓白在元劇。確乎爲點淸眉目而設。誠不必求工。卽每折抹去賓白。單讀曲詞。亦皆一氣呵成。雖不用賓白。亦無不可。惟在今日。則情形不同。傳奇一折。唱者多人。白曲旣不分司。步立亦無定位。主戲固屬費力。搭頭亦要傳神。(俗以每折重要脚色謂主戲。不重要諸人謂搭頭。)若賓白不工。則唱時可聽。演時難看。且場面一冷。亦引不起曲情。此賓白不可不工者一也。元詞用絃索。字多腔簡。一人司唱。雖曲文甚長。亦可一洩而盡。崑調悠揚一字可數轉。雖數人分唱。而仍苦其勞。故曲中賓白。萬不可少。一則節唱者之勞。二則宣曲文之意。非若元劇。止供和聲介曲之用也。此賓白之不可不工者二也。元人各曲。善用騰挪之法。每一套中。其開手數曲。輒盡力裝點飽滿。而於本事上。入手時不卽擒題。須四五曲後。方纔說到。是一套之曲。不啻一篇文字。不必換一曲牌。更另換一意思也。故視賓白爲無足輕重。南詞則一套之中。唱者旣係多人。意境勢難合一。不獨生丑同場。必須分淸口角。卽同是一生同是一旦。措詞亦各有分寸。名爲一套。實則一曲一意。而於關捩轉折之際。能顯其優美之趣者。則全在乎賓白。設陽春白雪之詞。而下里巴人之語。不幾令人失笑乎。且曲中詞句。歌時絲竹嗷嘈。一時未必卽能領會。十分佳妙。祗顯七分。賓白則一字一語。人人皆知。不分雅俗。使翰苑衣冠。而巿井吐屬。聽者有不顧而嘔吐者乎。況當筆酣墨飽之時。常有因得一二句好白。而使詞曲亦十分暢達。加倍生色者。是曲之佳否。亦且繫於賓白也。(如牡丹亭驚夢折白云。「好天氣也。」以下便接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閒庭院」一曲。可謂妙矣。試思若無好天氣三字。此曲如何接得?。又云「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以下便接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一曲。試思若無不到園林二語。曲中原來云云。如何接得上。此皆顯而易見者也。)此賓白之不可不工者三也。有此三意。故賓白之作。斷斷不可忽略。惟賓白須如何而工。則確乎有所難言者。曲有譜韻可守。白則無之。曲有平仄可遵。白則有時要分平仄。有時儘可不分。卽偶用小詞小詩。又不妨襲用古人成作。或改易一二字。似乎做賓白較詞曲爲易矣。顧往往文人作傳奇。曲則仍舊本歌唱。而賓白則全行移易。如殺狗尋親白諸古本。其中賓白。幾無一字相同者何哉。豈利於文人之筆者。未必便於歌者之口歟。且優伶所改。大率庸俗陋劣。遠不如原本十倍。抑果文人之雅。眞不敵伶工之俗歟。此眞不可解矣曰。蓋由卑視賓白而不知其法。以輕心出之者耳。賓白雖不論平仄。顧亦須協律調聲。一部傳奇。第一折長引子下。必有一段長白。俗名定場白。白中必有三四聯四六句。語語須調平仄。此凡能作曲者。無不知之矣。抑如賓白中調聲協律之處。不獨每折之定場白乎。如上句末一字相平。則下句末一字必須用仄。連用二平。則聲音壅塞。不能動聽矣。謂余不信。請擇一幼稚生。令讀一篇四六文。必且對仗不整平仄不協上下倒置也。夫平仄調協之四六文。使不明文理者讀之。猶且動輒乖方。況伶人本無文理。而以平仄不合之賓白。責諸以委宛動人。不幾如卻行而求前哉。歌舞之佳與不佳。爲伶人之責。文字之合用不合用。是文人之責。不能全委諸優人也。或曰。子言賓白。亦須協平仄。敬聞命矣。何以又言有時儘可不分也曰。皆是也。傳奇情節錯雜。往往限於事實。不盡可繩以平仄。此亦應變從權之道。又丑淨花面口吻。亦有以諧合平仄。反覺斯文不稱其狀者。此中變換之妙。操縱在於一心。不可以言傳者也。總之。生旦之白宜諧。淨丑之白略寬。會心人自然領悟耳。此賓白須諧平仄之說也。傳奇中之有生旦淨丑。所以分別君子小人。使人一望而知賢不肖也。故作生旦之曲白。務求其雅。作淨丑之曲白。務求其俗。諺云。做那等人說那等話。此語竟似專爲傳奇而設。無論立心端正者。我當設身處地。代生端正之思。卽遇立心邪僻者。我亦當舍經從權。暫爲邪僻之想。要須心曲隱微。隨口唾出。如吳道子之寫生。鬚眉畢現。斯爲得之。顧近世詞家。摹寫生旦。則夐乎莫尙。規橅淨丑。則戛乎其難。此無他。因塡詞者係文人。祇能就風雅一方面着想。至於淨丑則齷齪瑣碎。頗難下筆。非惟書卷氣息。一些不能闌入筆端。卽如詩頭曲尾巿井猥談。下至籖訣星曆卜筮千字文百家姓八股尺牘等一切無謂之口頭語。無一不當熟悉。故淨丑曲文。已倍難於生旦。而其賓白。則可謂難之又難。此所以淨丑曲白工之者少也。雖然。淨丑曲白。不作則已。作則勿畏其難。務求其肖。余之所望於天下才人者如此也。此賓白須要肖似之說也。又傳奇中南北曲統用。則賓白中字音。亦須依曲之南北。而分定其聲音。何也。北曲有北音之字。南曲有南音之字。今世之人。但知曲內宜分。又抑知白隨曲轉。不應兩截乎。此折爲南曲。則賓白悉用南音。此折爲北曲。則賓白悉用北音。今人歌北曲之賓白。輒以南音就之。歌場中頗有聞焉者。殊堪發一大噱。余寓滬上。聞有人歌邯鄲度世。(俗名掃花三醉。)此北曲也。開場呂祖一段定場白。字字應作北音。(北音非今日北京話。)其在入聲。尤須謹嚴。白中自蓬島何曾見一人起。至何姑笑舞而來云云。不下四百餘字。如此長白。原是費力。乃坐聽良久。竟不能明白一字。無論字分南北。卽尋常四聲。尙且滿口胡柴。此眞無可言喩矣。余之此說。爲全套南曲。全套北曲言之。若南北合套。則可以不拘也。(南北合套。爲元末沈和所創。其法極妙。余別論一篇。備論其理。茲不贅。)是賓白之字音宜愼也。我國幅員廣大。言語頗難一致。吳越方言。不通於秦晉。燕齊土語。又不通於關隴。塡詞家局故鄕之聞見。肆梓里之科諢。乃至聽者茫然。不能一解人頤者。多用方言之過也。余以爲塡詞聲韻。旣一本中州。則賓白亦當以中州爲斷。院本中淨丑口角。往往以蘇州土語出之。此其故以塡詞者南人居多。而南人之中。又以蘇人爲多。生此一方。未爲一方所囿。故搖筆卽來也。一也。淨丑口角出語。總以可發人笑爲主。塡詞者旣係南人。自當取悅於鄕人之耳。若用中州音韻。恐聽者未必雅俗俱解。二也。余謂此知有二五而不知有一十也。曲中韻律。旣不用鄕音。則白中字眼。亦當一律。曲白兩音。終非所宜。顧文人局鄕土之聞見。往往不能洗除盡淨。其法於賓白科介之際。將鄕土之語。逐一檢點。逐一删削。則自無此病矣。此賓白之方言宜少也。以上數則。皆塡詞者應守之律。旣備述如右。尙有一事。必須注意者。則劇中之科諢處也。科諢之道。雖不可雅。雅則令人難解。然亦不可俗。俗則令人欲嘔。前人院本。遇科諢處。輒書隨意作諢四字。令伶工自作。俾得卽景言情。可以一新耳目。而伶工輒不能文。於作者之旨。不能領會。點金成鐵。所在而是。惟孔岸堂桃花扇科諢。出自己作。不許伶人增損一字。然通本殊少解頤語。此以知科諢雖小道。而其難且過塡詞也。今人逢科諢。往往作淫褻語。以便引人發笑。有房中所說不出口之語。公然出諸大庭廣衆之前者。此亦有關風化也。夫名敎中自有樂地。談言中儘可解紛。何必說出慾事。纔可引人一粲乎。故科諢中能避去淫褻語最妙。

第二節論作淸曲法

淸曲作法。與作劇曲大同小異。惟格律較謹嚴而已。明中葉以後。士大夫度曲者。往往去其科白。僅歌曲詞。名曰淸唱。魏良輔曲律中。已載之矣。元人套數。有詞無聲。遂有南曲散套之作。蓋駸駸乎如詩餘之歌法也。其作法有三。第一少借宮。傳奇中往往有本宮牌中。不能聯絡一套。而向別宮別調。摘取一二曲者。如南呂借商調。中呂借般涉之類是也。淸曲則不能焉。第二少重韻。傳奇中前曲與後曲。所押之韻。可以重用。名人諸作。亦不避忌也。淸曲則不能也。如馬東籬秋思詞。張小山春游詞。(俱見前)通套無一重韻。其嚴可知矣。第三少襯字。傳奇中無論南北諸曲。其襯貼字頗多。如臨川四夢。且以襯字之多。覺得愈險愈妙者。而淸曲則不能也。自來名家散套。專集不可多見。其散見各家總集。若騷隱之吳騷合編。陳所聞之南北宮詞紀。不下數百家。其佳者儘多。自當以爲揣摩誦習之具。則涉筆便汨汨乎其來矣。納書楹所選散曲。亦有十餘套。如烹茶、兀的不、歸來樂、諸曲。佳妙特甚。且一洗脂粉之習。至可寶也。愚嘗謂作淸曲儘可發抒性靈。不必定作兒女語。明施子野花影集。頗合作家。若多作豔語。如王次回詩。改七薌畫。終傷大雅。故詞藻。中能避去淫褻語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