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劇/第三優伶

Top/中國劇/第三優伶

第三優伶

一優伶

中國優伶。俗曰戱子或唱戱的。全屬一種專門藝員。外有一派人士上台消遣藉助風雅者。謂之票友或淸客串。

全國優伶

全國優伶之人數若干。向無統計。固無由知悉。惟就演劇中心優伶淵叢之北京上海兩處。槪略計之。北京優伶。男女童合計約有二千五六百人以上。上海藝員。有一千四五百人之譜。總計兩處。大約四五千人左右。此外。天津有三四百人。如廣州。如蘇州。如南京。如漢口。南北各地之都會。亦有若干優伶。上台献藝。統計全國優伶。約在二萬以上。

優伶之產地

優伶產地。究以何省最多。試調查之。北省。則以直隸人及凖直隸人最多。山西人次之。山東河南亦往往有之。南省。則江蘇安徽最多。湖北次之。廣東方面。純粹粤人最占多數。所謂凖直隸人者。今日京伶最有聲譽者。属純粹北京人純粹直隸人極少。而藉隸安徽江蘇或湖北等省者尤多。(梆子優伶山陜人最多)查其原因。前淸乾隆間。帝詔蘇皖各省之名伶樂師。來京献藝。奬勵保護。無所不至。以謀燕都之繁華。幷助風雅之發揚。因是優伶之子孫。遂寄居京中。以優爲業。例如已故譚鑫培及余叔岩。(即小々余三勝)均爲湖北人。程繼仙爲安徽人。楊小樓梅蘭芳時慧寳。均爲江蘇人。著名童伶吳鉄菴。原藉亦係安徽。至純粹北京人。則僅有已故王桂官童伶小王桂官及已故張二奎大奎官諸人而已。

二優伶之出身

中國優伶之出身。大別之。爲科班出身私家出身票友出身像姑出身四派。科班出身者。係由少年時入科班。孜々學劇。技藝漸長。現身舞台。私家出身者。係優伶子弟。在宅學劇。俟其技成熟。上台献藝。票友出身者。本非優伶。隨性所嗜。學習戱劇。有時上台。藉資消遣。像姑出身者。係一種孌童。在寓學劇。隨時上台。此中。科班出身者最多。京中優伶三分之二。出自科班。男脚女脚。名高譽隆者。頗不爲少。

三科班之組織

京中今日科班。計有三種。曰富連成社。曰崇雅社。曰斌慶社。其中富連成。成立以來十有五年。基礎鞏固。規律整然。班中子弟。約有二百。教授之完善。學生之起居。皆可超出二社之上。茲以富連成社爲主。參照崇雅斌慶兩社。就科班之組織及內容種々。略誌如左。

科班之組織者

凡組織科班之人。必係優伶出身。在劇界極有勢力者。或現爲優伶者。外有東家。供給資本。助其經營。有社長一人。統率全社。其立社之初。必須二萬元或三萬元左右。成立科班之設備。例如寄宿舍戲衣戲具。均須購備齊全。雇聘各科教師。原爲優伶出身。多係今日不上台者。上台者亦間或有之。其教師資格。以富有戲劇智識精通種々技藝爲重。未必求名譽之隆者。每月之薪金。大約一二十元。常川住居社中。(家族住外)飲食由社中供給。又戲館及堂會之收入。亦須分授於各教師。以酬其勞。

學生之入社

科班子弟。本稱徒弟。今呼之曰學生。子弟入社。謂之入科。入科手續。頗極嚴重。設有某姓子弟。欲入某社。須先有人介紹。致意社長。社長允諾。(不諾者亦往々有之)再由其家長。訂立契約。提交社長。訂契約者。除家長外。必須有相當保人二名。署名畫押。其約文。有一定之樣式。使用紅紙。文之內容。兒童之乳名年齡。均須注明。年限普通七年。一切衣食。由社供給。(但家庭不貧者如褲子襯衣鞋子韈子等小件及若干零錢時々由家送來)又學生在社時。對於師傅。絕對服從。或病或傷。爲家長者。並無異言。萬一學生脫走。必由保人搜索歸 社。若有故中途退社。必須由家長及保人。賠償在社時衣食之費。而入科之前。家庭稍裕者。宴請社長及教師。契約在筵前書畢。當即交付社長。兒童入學時。如舖蓋及各種用物。各自携帶。而於社內神壇之前。舉行儀式。極爲嚴肅。茲將譚豫升。(譚鑫培之孫小培之子)入科契約原文。錄誌於左。以示實例。

關書大發

 立關書人譚小培今將長子豫升年十二歲情願投在

葉師名下爲徒學習梨園六年爲滿言明四方生理任凴師父代行六年之內所進銀錢俱歸

葉師收用無故不准告假回家倘有天災病症各由天命有私自逃走兩家尋找年滿謝師但憑天良日後若有反悔者有中保人一面承管空口無憑立字爲證

立關書人譚小培畫押
中保人文瑞圖畫押
中保人辻劍堂畫押

 中華民國六年陰歷二月十二日吉立

   學生年齡與種類

入科學生。年齡十二三歲者居多。十五六歲以上者至少。六七歲者亦有之。故滿科年齡。最早者爲十五六歲。普通以十八九歲者爲多。若十五六歲入科。至二十歲。尙未能畢業。是係資性不敏所致。或有先在外略學技藝中途入科者。大約經三四年。即可畢業。學生種類。亦不一致。然以貧家子弟藉學劇而糊口者。居大多數。就中優伶之子孫。亦屬弗鮮。例如富連成之茹富蘭茹富惠爲茹萊卿(梅蘭芳琴師)之孫。譚富英爲已故譚鑫培之孫小培之子。尙富霞爲尙小雲胞弟。程富雲爲程永龍之子。又學生中。往々有被人買者。或被人誘引遠颺者。他如無家可歸之孤兒。亦甚可憐。

學生之分科

科班學生入科學藝。經四五日。社長教師仔細協議。定其門類。此屬社長全權。不許家長容喙。而其分科之法。詳查子弟之容貌體格喉嚨才幹資性。隨其所適。或學文劇。或習武劇。或爲老生。或爲武生。或爲失青衣。或爲花旦。或爲花臉。或爲文丑。各就教師。專門學劇。惟初學演劇。必須略通一般劇理。故學生除專修一科外。有時兼習他科。此爲科班之特色。

學生之命名

子弟入社。須命學名。其命名。多取用社名之一字。試以富連成言之。第一期學生。均有喜字。(該社本稱喜連成班)例如康喜壽侯喜瑞閻喜林等。第二期學生。均有連字。例如何連濤殷連瑞于連泉(即小翠花)趙連升劉連湘等。第三期學生。均有富字。例如沈富貴茹富蘭韓富信等。斌慶社之學生。亦均用斌字。例如王斌芬于斌安耿斌福等。惟崇雅社學生。不在此列。而社內之稱呼。多用乳名。不呼學名。

戲劇教授法

子弟入社。由二三日後起。每日學劇。其學科。大別爲歌曲說白做派武藝四門。而學文劇者。尤注重喉嚨之養生。學武劇者。最從事手足之練習。其教授之次序。第一各劇情事。第二詞句。第三唱歌。第四說白。第五做派。第六武藝。其中專學武劇者。以做派武藝爲主。而教授之方。由個人的起。後及團體的。例如各學生。直立于教師之前。一一學習。不遺餘力。俟略通劇事 。集衆生于一處。教師在傍。合演一劇。而教師教劇。不用課本。全爲暗誦。其指授之際。頗極嚴重。不許稍懈。若有錯誤。絕不寬恕。而施粉穿衣等事。亦係教師所授。但學生聰敏者。不待教授。自能了然。

社內之取締

科班社內之取締。頗極嚴肅。各社訂有章程。揭在壁間。令初入之學生。立于其前。誓約堅守。其章程之主旨。畧謂以優爲業。當遵奉社長教師之命令。熱心學藝。不可稍懷他念。同學相親。不可爭鬪。且不許與外人交際。不吃酒煙及不遊戲賭博等項。

學生與文字

學生大半。係貧家之子。向未上學。故文字智識頗極缺乏。據所調查。學生百人中。具備初等小學畢業資格者。不過數人。甚則有一二三數字尙未認識者。是故學生學劇時。不用課本。全賴暗誦。其中若有稱解文字者。解釋詞句。以補教授。

學生之起居

科班門禁。頗極嚴重。閑人不准擅進。一言男童科班譬如禪院。女童科班譬如 尼庵。其起臥時刻。約在每晨六七時起床。每晚十一時就寢。寢室照年齡或脚色。各自分別。大抵一室三四人。或五六人。各室有人。監督一切。各生每日赴戲館。在早晨上午十一時。成隊出社。有人監視。途上不許與人談話。若演夜戲。下午六七時。徒步赴園。俟演劇畢。成隊歸社。

學生在社時。一律上課。孜孜學戲。又學生出外。絕對禁止。又不許應接外人。雖家族親戚來社時。不許多時接洽。又除有大事發生外。不許隨意歸家。但歸家時。必須由家長或保人。嚴格保證。定時歸社。其得隨意歸家者。唯一年一次。即歲杪三四日間耳。其住室。不甚清潔。冬間每一星期入浴一次。夏季多在社中沐浴。

學生之食物

學生食事。一日二次。大約每朝八九時間。一同吃麵。下午六七時間。共吃晚飯。(大抵老米)菜蔬極淡。除野菜豆腐等類外。肉食甚少。學生有錢者可自購菜蔬。以補不足。

學生之健康

科班學生。雖飯菜不佳。而其健康不異常人。據某醫士調查。科班學生。較之普通兒童。健康却佳。蓋該學生等。多係貧家子弟。慣用粗食。加以每日鍛鍊身體。毫不懶惰。惟其住室不潔。並枕而臥。同盆洗臉。故患眼疾者較多。有時瘟疫發生。傳染頗速。

學生與劇場

科班學生。不論畢業與否。每日赴園演劇。即劇場爲一種學生之練習場。其學生與劇場之關係。畢業生。每日由戲館受領一定戲份。未滿科者。上台以後。每日由科班受領點心錢。(上台與否固無區別)該點心錢。分爲數等。最少銅錢一枚。最多八枚左右。二三枚或五六枚。極占多數。該點心錢。於學生。名譽攸關。頗爲重大。該錢多少。總由社長定之。

畢業後之狀况

學生畢業後之狀况。各不相同。然大半仍留該社。(住居自宅)在一戲園。偕衆學生。上台演劇。或不上台者。在社教劇。以糊其口。又有出社獨立以謀生活者。其留社上台者之戲份。固依技藝巧拙如何。自有多寡之別。每日戲份。最多自百枚左右。至六七十枚。最少自四五十枚。至二三十枚。其中。五十枚左右者。最占多數。惟畢業學生仍留本園者。一切行頭。仍由科班具備。且不論上台與否。每日必受一定戲份。

四優伶之命名

優伶之名。以三字或四字者居多。優伶雖有門閥。而其命名。多爲一時的。至世襲的則至少。(例如日本俳優第十代巿川團十郞或第六代尾上菊五郞等)

古與今

優伶命名。古今不同。前清時代(光緒中葉以前)爲優伶者。概有一種特別名稱。而呼以姓號者不多。例如大奎官水上飄十三旦達子紅元元紅小呌天等。此外。尙有呼以乳名或綽號者。近年以來。命名之風。漸次變化。多呼以姓號。例如小呌天後改譚鑫培。元元紅後改郭寳臣。十三旦後改侯俊山。十二紅後改薛固久。

小字花字

伶名之上。有加以小一字或小小二字者。例如小百歲小八歲紅小小余三勝等。用小字者。多係蹈襲名伶之名。其中小小余三勝。(今余叔岩)三代業優。其祖父曰余三勝。其父曰小余三勝。(即余紫雲)故今之叔岩。有小小余三勝之稱。又有用花字者。例如水仙花牡丹花海棠花小翠花小桂花等。但用花字者。多係花旦。他脚則不用焉。

處與紅

票友出身之優伶。姓之下。加一處字。例如孫處(孫菊仙)龔處(龔雲甫)貴處(貴俊卿)等。蓋處者。處士之意也。又梆子劇之鬚生。多有紅字。例如達子紅元元紅十二紅十三紅等。

五優伶之階級

優伶之聲價。以北京爲冠。上海次之。天津漢口又次之。脚色上之階級。正生(或老生)第一。靑衣第二。武生第三。大花臉第四。如花旦。如小生。如老旦各脚。位置不高。故就各脚所受之報酬言之。扮正生者。報酬最鉅。名譽亦最隆。例如譚鑫培孫菊仙。名震海內。無人不知。又已故程長庚汪桂芬。亦均扮正生。迨於今日。顧曲家猶念念不忘也。

傑出之才

優伶階級。正生爲首。已如前述。然而花旦老旦小生文丑武丑諸角。若有傑出之才。技藝佳妙者。亦能壓倒儕輩。總之伶人之聲價。終歸于實力如何。固勿待論。然是屬特例。以次序言。仍如前述。

男女童伶

優伶有男女童三種。其聲價如何。固以實力爲斷。然究以男伶爲最優。北方童伶較之坤伶。頗受歡迎南方(上海附近)坤伶勢力頗大。

六童伶

童伶在中國劇界。頗占重要之位置。較諸男坤優伶。亦能雄視一方。與日本童伶多扮兒童。或目之爲一種演劇之雛形。不甚重視之者。大不相同。中國童伶。容貌雋秀。技藝超群者。名播遠近。聲譽日隆。各地劇場。相爭禮聘。其報酬亦甚豐厚。

吳鐵菴

近年以來。京中聲譽最隆之童伶。無出吳鐵菴右者。鐵菴本係票友。資性靈敏。 七歲上台。夙以神童稱。今十五歲。技藝精妙。殆無匹儔。於是名震南北。偏歷名都大邑。聲譽鵲起。劇價亦鉅。

七優伶之報酬

優伶之報酬。多寡不一。且各地各園。又不相同。而其報酬之方。亦分爲數種。或有以一月若干或一星期若干定之者。是謂之包銀。或有以一日若干或照上座如何定之者。是謂之戲份。或有以每座客一人於原定價外加錢若干定之者。謂之加錢。以今日實况言之。一優伶最高之報酬。一齣二三百元。或一個月自四五千元至七八千元。降至一齣自五十元或二三十元。減至十元或七八元。一個月包銀。自四五千元。至一二千元左右。或七八百元。或四五百元。至下 等優伶。一齣僅自一二元至八九角錢。如零碎雜色。(例如兵卒走僕等)儘一日之力。而所受之報酬。不過四五角錢或二三角錢也。

童伶坤伶

童伶年齡。十三四歲或十六七歲。技藝精妙。聲譽壓人者。每日僅演一齣。其報酬。自四五十元。至七八十元。有時達一百元以上。又近年以來。女劇流行。坤伶勢張。其報酬亦頗貴。今日最有聲譽之坤伶。一月包銀。自二三千元。至四五千元。

八優伶雜爼

優伶之地位

中國優伶之社會的地位。曩者極其卑賤。常人不屑與之爲伍。(但古昔之伶官不在此例)雖至今日。其地位仍不免世人之輕視。恰爲日本俳優。元同乞丐。被人擯斥。華人之社會的階級。本分數種。如業剃頭者修脚者。地位最卑。人咸蔑視。優伶亦在其列。前淸同治以前。優伶之家。禁止三世考試。優伶社會的地位雖卑。然因特別的關係。交際頗廣。王公大臣。亦殆與之平等。來往頻繁。頗極親密。

迄乎今日。世風一變。優伶地位。漸次升高。世人亦不甚卑視。然較之海外劇界。尙未臻平等之地位耳。

世襲與一世

中國優伶。世襲頗多。家世業優及科班出身者。謂之內行。票友出身者。謂之外行。試就今日京滬著名之優伶考之。內行極多。外行至少。惟雖係內行者。世襲伶名。亦不多得。而僅業優伶一世者。多係票友或像姑出身。

優伶之附屬

中國優伶稍有聲譽者。必有數人附屬之。孑然一身赴園演劇者。殊未曾見。其附屬者。除父兄外。必有琴師鼓手梳髮使僕(俗曰跟包的)等四人。此外。尙有師傅中人等。(俗曰頭目)追隨優伶之後。上列數員。每日必受相當之報酬。

優伶之住居

優伶之住居。與常人無大差異。房屋構造。亦無特色。各室設備。依其貧富。互不相同。普通伶宅。室中必祀梨園祖神。供以香花。人之出入。必先行禮。又室傍備置衣箱。(戲衣)又有長鬚翎尾胡琴。掛在其側。又有劍槍等件。並列左右。客廳陳設。亦貧富不同。室內凈潔無塵。除掛有大鏡外。數幅書畫。高懸壁間。二三古玩。亦在其傍。此多係顧曲友人所贈。殊如像姑出身之房屋。一切設備。尤爲雅麗。

中等以上之伶宅。多顧養一二弟子。有賓客時。周旋其間。現在都門優伶宅中。裝設電話者。不過楊小樓劉鴻升楊小朶梅蘭芳尙小雲王又宸朱幼芬王蕙芳姚佩秋數人而已。

伶界之風俗

伶界之風俗。衣裳楚楚。文繡滿身。帽子華洋兩式。鞋靴亦較常人所用者華麗。前清時代優伶稍有聲譽者。小帽緣間。多嵌珠玉。鞋靴多有刺繡。髮光鑑人。民國以來。風俗大變。一改從前奢糜之風。又家計不裕。或具有一種習氣者。腰纒寬帶。頭髮長垂。頗有俠客之風焉。

坤伶之衣髮。較普通女子。頗為艷麗。帽鞋亦極美觀。一見與妓女。殆無大差。而童伶之家道豐裕者。衣履冠帽。尤爲美麗。實不啻濁世之佳公子也。要之。優伶現身舞台。自成風氣。較之常人。多不相同。故一見即知其爲梨園中人。殊如具有一種俠客之風者。尤爲惹人注目。

優伶之飮食

優伶最重嗓音。故對於喉嚨。極爲注意。五味過度者。一概不食。甘鹹尤甚。殊如童伶。至倒嗓時。(十五六歲前後至十七八歲)尤注意食物。太冷之飮食。亦謹避之。酒煙二物。尤有害於優伶。童伶中忌之殊甚。惟優伶中。有三二嗜酒者。而其嗓音永未改變。是屬特例也。

優伶之夫婦

優伶之夫婦。東西各國。趣事甚多。然中國優伶。較之大異。余所謂夫婦者。指男伶之妻及坤伶之夫而言也。蓋昔日之伶官。地位高尙。後世重階級。被人擯斥。 始與常人隔絕。於是其結婚亦多限於同業之間。不與常人通婚。購妓女爲妻者甚少。納爲妾者。往往有之。

又其夫業優者。其妻未必登台。而坤伶之夫。多爲優伶。但多現已廢業。至夫婦同演劇者。尙不多覩。

坤伶與結緍

近年以來。京津滬間。坤伶甚多。勢力亦盛。其年齡。多在二十前後。三四十歲者。亦往往有之。至若少年坤伶。聲貌並皆佳妙。顧客無不注意。而此等坤伶。類皆待字未娶。所以聲譽既隆之後。往往醜名外揚。此乃屢見不一見也。坤伶正式結婚者至少。或有情夫。或秘密鬻色。否則孤獨消遣。是皆坤伶界之汚點也。

優伶之品行

優伶既多。品行固正邪不一。然優伶之色慾。頗極淡泊。殊童伶對於女色。最爲謹愼。惟年齡已長。(大約二十歲左右)大半娶妻。或有緃情滛樂者。概而言之。優伶之愼房事。過于常人。是由害嗓音傷精氣之故也。伶之十四五歲至二十歲左右者。若貪女色。影響頗大。嗓啞神衰。技藝退步。名譽從此墮地。坤伶中聲譽最隆。或已有夫者。固重品行。惟多數坤伶。往往不重名譽。其汚穢之行。殆與妓女無異。

優伶之習氣

優伶之氣質。輕浮活潑。多有一種特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習成風。其不染有惡習者。百不一見。又一般優伶。輕財好義。頗有俠客之風。且依脚色如何。其性質亦自相異。例如扮旦脚者。優柔嫻靜。演武劇者。勇壯活潑。

優伶之財產

優伶之報酬。多寡不一。或有上台多年。矻矻不倦。而每日所得。僅一二元者。或有僅演一齣。獲得四五十元。或七八十元。一百元以上。或達二三百元者。殊如 演堂會時。一人一齣。尙有五六百元之譜。如已故譚鑫培楊小樓劉鴻昇梅蘭芳。坤伶劉喜奎鮮靈芝張小仙。或童伶吳鐵菴尙小雲等。戲價頗貴。收入極豐。惟就其財產調查之。家計充裕。惹人注目者。尙不多見。今日優伶以素封聞者。惟老臥張垣之十三旦。(今稱侯俊山)及住居都門之劉鴻昇二人而已。

登台之生命

優伶登台之生命。長短不一。或有譽噪一時忽然無聞者。或有白髮蕭然仍事歌舞者。如已故名伶譚鑫培。上台五十餘年。六七十歲尙現身舞台。鼓吹昇平。孫菊仙今已七十九歲。白髮蒼顔。精神矍鑠。陽春白雪。深受歡迎。今將優伶之生命。分爲聲譽與身體二種。聲譽上生命之長者。爲鬚生大花臉靑衣老旦。短者。爲花旦。小生次之。是由前者最重嗓音。善於攝養。後者最重容色之故也。殊如花旦一脚。其最盛之期。如二十歲左右。至二十四五歲。爾後年長色衰。聲譽日減。小生亦有相似之處。而最重歌曲之脚色。雖年齒未老。而其嗓音一旦失潤。則鼎鼎大名。一落千丈矣。

次身體上之生命。其演文劇者。雖年老至五六十歲。而尙能上台歌舞。反之其演武劇事跌打者。大約以二十五六歲。至三四十歲間。爲最盛之期。上台生命不能永續。亦自然之勢也。童伶之生命。以倒嗓之期爲斷。其時期。大約自十五六歲。至十七八歲之間。若該伶嗓音清潤技藝超衆。則聲譽鵲起。名馳遠近。然嗓音一旦失潤。歌不成聲。則往日盛譽。俄然墜落。顧曲者流不復歡迎。但演文劇者。如是演武劇者。無甚關係。以其重武工故也。又坤伶之生命。不論文武。其最要者。本在容色。故聲譽最隆。爲十七八歲至二十四五歲之間。爾後除技藝神妙。容色動人。可受歡迎者外。一般坤伶。聲價日減。不能永續上台。

優伶年老。不能登台。且稍有資財者。大抵收徒教劇。以養餘年。或被伶人雇聘。或爲科班教師。以爲消遣。轉營他業者。未曾有之。

優伶之領家

一般優伶。多有師傅或領家。附屬之。殊如坤伶或童伶。除特別關係外。必有領家一人管理之。而其關係。除特別者外。多係由其父兄。定期管領。或以金錢買之者。所謂領家。於坤角童伶。全爲師弟的或父子的關係。每日教戲。孜孜弗懈。一旦上台。一切收入專歸師傅。領家。多係優伶出身。其爲人多苛酷殘暴。性最貪婪。待其徒弟。鞭撻時加。極爲慘忍。有時徒弟。不堪其苦。甚至私行逃走。或謀自殺。其慘有不可勝言者矣。

師傅與徒弟

拜師者。即優伶拜某先生(多係老名伶)爲師學劇之謂也。師弟之誼。約有二種。其一少年初欲學戲。先拜一優伶爲師者。其二優伶技藝漸長。尙欲進步。於是禮聘名伶。受其指授。拜師之時。設宴於自宅或飯館。子弟對於師傅。行叩頭禮。且奉以朿脩。至師之報酬。多不一致。或有一齣若干者。或有一月若干者。或有各節(五月端午八月中秋十二月底)若干者。各贈禮物。以表謝意。

又名伶或相當之優人。多在自宅。教授一二徒弟。其契約期限。大約一年或二三年。尙有四五年者。其間衣服飮食。俱由師傅負担。但子弟技藝漸熟。現身舞台。則一切收入。須歸師傅。徒弟或有受其一部分者。

嗓子之養法

嗓音之於中國優伶。最爲緊要之部分。前已述之。故爲優伶者。平素注意飮食。最戒酒煙。色慾尤甚。而調養嗓音之方。極爲精心。雖家居之時。必常面壁或在庭院。高聲疾呼。練習聲音。俗謂之喊嗓。勤者每朝早起。岀外逍遙。呼吸淸氣。或於城壁之上。或於曠野沿水之處。引吭發聲。以練嗓音。而嚴冬之際。尤爲相宜。今就北京言之。城壁上。宣武門外迄西城根。或正陽門外天壇附近。皆養嗓音之好場所也。故不論冬夏。每晨見有優伶多人。散在各處喊嗓。又早晨在家。隨琴唱歌。練習咽喉。謂之調嗓。此外。又有一種妙藥。可助嗓音。

優伶與學問

今日優伶具有學問者。殊不多見。試就前淸各伶調查之。多無 學識。且稍解文宇者亦少。雖已故譚鑫培。不過微識文字而巳。以學問論。尙不足道。如今日著名京伶陳德霖龔雲甫楊小樓梅蘭芳。亦復爾爾。老名伶孫菊仙。畧識文字。昨秋逝世之汪笑儂。原係吏而隱於優者。故具有學識。詩文不拙。書法亦可觀。自編脚本數種。已行于世。今日優伶中。以學問論。當以貴俊卿爲首。俊卿係票友出身。曾讀書於同文館。時慧寳亦善字工畫。坤角童伶解文字者。亦屬寥寥。科班子弟多属目無丁字。

優伶之詩

茲將戒台寺(寺在京西山中伽藍宏大樓閣參差頗爲有名優伶參詣者甚多)院內壁上諸名伶所題之詩不少。並有貴俊卿次韻一首及汪笑儂遺草九首。揭載于左。以示閱者。

*行脚吟   譚鑫培提

法華眞諦索一乘 欲轉金輪力未能 到處琳宮都訪遍 最難相遇是高僧

芒鞋竹杖任西東 欲向如來登大雄 枉費奔波半生力 那知佛在自心中

*中華民國二年陰歷六月廿八日  羅田余三勝提

癸丑年朝戒台山 保佑老母永壽延 上山拜洞求光顯 消炎○禍保平安(○係缺字)

閒○○事把書看 悶來遊逛上高山 有朝一日回家轉 心寬體胖樂安然(○係缺字)

*己卯春   楊小樓筆

名利何足貪 春遊入煙山 甘露天上降 ○○○頭懸 覺神○無○慧棄道心安(○係缺字)

*舊曆癸丑年四月朝   守靜居士提(即時慧寳)

抬頭一看山對我 綠樹影影千萬棵 在此閒居多快樂 抛却紅塵修善德

*甲寅雲遊子   王又宸提

地藏會赴戒台山 青松古刹嶺上懸 爲人得此閒居處 不聞世事勝似仙

*舊歷癸丑年三月念六日普賢聖會會末弟子時慧寳提

此院十碑額 乾隆嘉慶刻 光陰如箭快 如今換民國 展眼數十載 兒童兩鬢白 細想人在世 不如樹草多

*和聽花原韻   貴俊卿

浪迹萍踪話宿緣 飄零法曲愧當年 都門邂逅欣無恙 養氣如公本浩然

*月下美人   汪笑儂

殘妝卸罷黃昏後 小步閑堦趁月行 偶立東牆旋顧影 本來南國最多情 前身合住瓊樓冷 對面如窺寳鏡明 欲向嫦娥問消息 廣寒高處作麽生

*簾下美人   同人

誰家少婦太嬌羞 整日慵妝懶下樓 雲鬢霧鬟看隱約 花光香氣總勾留 望穿秋水垂珠箔 割斷春風冷玉鈎 不捲重簾原有意 怕人偷眼看梳頭

*燈下美人   同人

玉暖花香人半醉 小郞經得幾温存 故燒高燭夜如晝 半卸殘妝春有痕 好趁十分光照眼 直將一片影消魂 等閑撤去金蓮炬 母西施未易論

*花下美人   同人

竝向百花深處立 滿園春色屬東君 腮如桃瓣凝紅雨 面映梨花暈素雲 鬢影堆鴉疑髣髴 衣香引蝶醉氳氤 與郞低問妾顔色 儂比芙蓉勝幾分

*黨人碑新劇酒樓題壁詩四首   同人

連天烽火太猖狂 那箇男兒死戰場 北望故鄉看不見 窮途低唱小秦王

杜鵑聲裡不堪聽 記否前朝蜀道鈴 熱血一腔無可洩 哀猿呌斷遠山青

書生速謗不知官 兩字功名上水難 欲叩九閽何處是 櫛風沐雨走長安

長安雖好不爲家 撲面西風日已斜 豎子安知亡國禍 忍心高唱後庭花

*改良戲曲

誰將樂府飜陳案 極力開通到下流 千古興亡眞是戲 一般教育學而優 歌詞盡作新思想 褒貶全憑舊理由 珍重梨園與菊部 顧名當不負春秋

優伶之娛樂

優伶娛樂之方法。與常人無異。或飼小禽。或蓄小犬。或愛花木。稍風雅者。或學帖書字。或學繪事。其中更有愛養秋蟲者。如已故譚鑫培。嗜鬪蟋蟀。梅蘭芳好飼鴿子。姚佩秋喜放風箏。爲世所知。他如竹城之戱。亦多有嗜之者。

優伶與書畫

中國優伶。多無學識。如書畫古玩。嗜之者亦極少。就中像姑岀身之伶人。多嗜書畫古玩。或愛花木。至善書工繪者。不啻晨星。先以書言之。時慧寳長于六朝。 朱素雲亦善楷字。汪笑儂字亦有異采。次以繪言之。姜妙香王瑤卿王蕙芳。稱爲妙手。山水花卉翎毛。頗有可觀。孫怡雲亦善繪。時慧寳。夙以指畫名。菊花蘭竹。亦有筆致。老伶劉永春。則善繪金魚耳。

俳優之信仰

東西優伶。多重信仰。中國優伶亦然。其平素信仰者。分爲文武兩神。武神曰武猖大元帥。(或曰岳飛)文神即爲玄宗皇帝。各伶家中。祀該兩神。供以香花。此外尙有尊信佛教或道教者。例如譚鑫培楊小樓時慧寳。歸依佛道。信仰極深。而北京白雲觀。西山之戒台寺妙峯山。及浙江舟山之普陀山寺。均係優伶最所崇信之靈地。每年春秋。定時參詣。如譚鑫培在世時。常赴戒台寺。或遠遊普陀山。參與佛事。

優伶之迷信

中國優伶之迷信。種種不一。不論前後台。或其家宅。最忌談夢字。又持雨傘入後台。亦禁忌不許。或於途上見死骸。或出遇殯者。或劇場開戲後。有醉客入場喧閙等。均属忌諱之事。要之。此等迷信。由來已久。優伶守之極固。以爲與技藝性命及營業。深有關係。

優伶與寫眞

今日優伶中。如梅蘭芳。如尙小雲等。隨時拍照幻影。不啻千百。然是一二特例也。中國優伶。固有迷信。甚忌撮影。蓋彼等意謂。人一拍照。神魂外去。短縮生命。或自己技藝。因之退步。又己之小影。被人愛玩。勢暴露於塵埃之中。而於名譽有碍。迄乎近年。此種迷信。漸次開悟。一般後進之優伶。對於撮影。尤不忌諱。

優伶之傳眞

優伶之傳眞。日本謂之似顔。江戶時代。一種繪畫。(俗曰錦繪)種種雜誌。或劇場門前所揭之匾額。均有優伶傳眞。明治以降。是風尙存。如所用之郵遞信片。尙有優伶之畫像者。

中國前清乾隆時。北京誠一齋字畫舖匾額。有賀世魁所繪之十三絕圖。及某裱畫店所懸之梨園十三絕圖。均極有名。惟今日正陽門外廊房頭條櫛比之燈籠店內。已無何等有價値之匾額矣。又歲抄年首所售之繪畫中。有優伶之畫像者。亦甚夥。中國社會重視優伶之傳眞。於此可以窺其一斑矣。

捧角家

中國優伶。容貌秀麗。技藝精妙者。必有種種顧客。與之交際。或供錢財。或暗地保護。俗謂之捧角家。惟其中人物。薰蕕不等。或有出於憐才眞意。誘掖提携。而投鉅金使其出師者。或有懷抱野心。買弄坤角童伶。供其玩好者。殊如最近京中劇界。此種野心的捧角家。頗占多數。對於坤角或童伶。甘言誘惑。買其歡心。以謀遂其一種私慾。

一般捧角家中。爲遂其野心起見。且有時購戲衣戲具。或種種什器。以供優伶之使用。至酒肉之徵逐。無日無之。坤角童伶。倘顧目前之利益。墮入彀中。則種種毒害。次第發生。久之技藝退步。名譽墜落。業優者不可不注意也。

優伶之名刺

優伶亦用名刺。前清時代。多用紅紙。今則多用西式白紙小片。(各伶名刺樣式一圖揭在卷首讀者須參觀之)